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优秀青年项目的资助下(项目批准号:41422204, 41172329),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聂军胜教授团队,在东亚季风演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Dominant100,000-year precipitation cyclicity in a late Miocenelake from northeast Tibet”为题于2017年3月29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论文链接为http://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3/3/e1600762。
东亚季风轨道和构造尺度变化及驱动机制是古气候学研究热点,黄土高原黄土与古土壤序列研究表明,早—中第四纪期间东亚季风主要以4万年为主导周期变化,而晚第四纪期间东亚季风主要以10万年周期波动,对于第四纪以前东亚季风的变化缺乏系统的研究。
聂军胜教授团队及合作者以一套连续沉积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方法相互印证,揭示出晚中新世8.5-7百万年期间柴达木盆地显著变湿,可能存在一个古湖。气候变湿的机制为青藏高原隆升引发的东亚夏季风降水带的向西北移动。进一步研究发现东亚季风降水在这段时期具有非常显著的10万年周期,其变化模式与第四纪晚期黄土高原记录的东亚季风降水模式类似(见下图)。这项研究表明气候以10万年为主导周期变化的现象在8百万前就已经发生,将推动地学界对东亚季风轨道和构造尺度变化及驱动机制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