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科学部编号
|
项目名称
|
单位名称
|
申请人
|
1
|
1201101020
|
新型稀土掺杂铌酸锂薄膜及其集成光子学应用
|
山东大学
|
陈峰
|
2
|
1201101022
|
人工智能控制的湍流边界层壁面动力学及减阻研究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DR. NOACK, BERND RAINER
|
3
|
1201101026
|
金属液体结构与性能
|
浙江大学
|
王晓东
|
4
|
1201101027
|
利用多波段观测加深对耀斑能量释放和粒子加速的认识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
李东
|
5
|
1201101028
|
对撞机高速事例的精确预言
|
北京师范大学
|
刘晓辉
|
6
|
1201101030
|
热电弹多场耦合准晶复合材料的缺陷问题研究
|
中国农业大学
|
高阳
|
7
|
1201101031
|
鲜果草莓的表面与内部机械损伤关联机理研究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李智国
|
8
|
1201101033
|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物理和流变特性的设计:计算机模拟与理论
|
厦门大学
|
吴晨旭
|
9
|
1201101036
|
强旋转对流中大尺度相干结构的运动演化与传热机制研究
|
同济大学
|
钟锦强
|
10
|
1201101039
|
可重构智能曲面技术辅助下的无线通信资源配置优化问题及算法研究
|
北京邮电大学
|
孙聪
|
11
|
1201101047
|
半导体微腔中激子极化激元宇称时间对称性和非厄米特性
|
天津大学
|
高廷阁
|
12
|
1201101048
|
激光等离子体加速产生极化高能质子束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吉亮亮
|
13
|
1201101049
|
4d/5d过渡金属化合物中强自旋轨道耦合导致的非传统磁性
|
东南大学
|
董帅
|
14
|
1201101051
|
功能磁性分子(逻辑)单元在石墨烯类片层中的集成理论研究
|
西北工业大学
|
李春
|
15
|
1201101052
|
Ia型超新星前身星和爆炸机制研究: 伴星的影响
|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
柳正伟
|
16
|
1201101053
|
基于在原子尺度上建立的结构-性能-功能关系发展基于二维铁电体的纳米电子学
|
北京大学
|
陈清
|
17
|
1201101054
|
器官衰老调控机制的随机模型
|
兰州大学
|
邓伟华
|
18
|
1201101058
|
高超声速压缩折角Görlter涡机理及影响规律研究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李新亮
|
19
|
1201101060
|
切向流动下声衬的有效建模与优化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李晓东
|
20
|
1201101061
|
低维系统拓扑态的光调控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汤沛哲
|
21
|
1201101063
|
动态偏场作用下软材料周期结构中弹性波的传播与调控
|
浙江大学
|
陈伟球
|
22
|
1201101064
|
非定常来流条件下俯仰运动翼型的响应特性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冯立好
|
23
|
1201101066
|
太阳爆发的初发机制
|
南京大学
|
程鑫
|
24
|
1201101067
|
非常规超导体的多元相和奇异配对对称性研究
|
南京大学
|
闻海虎
|
25
|
1201101070
|
利用格点量子色动力学研究高速旋转下的QCD性质
|
华中师范大学
|
丁亨通
|
26
|
1201101072
|
高温拓扑磁性材料的从头计算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学
|
姚裕贵
|
27
|
1201101073
|
基于微结构构筑的纳米层状材料:多尺度实验与模拟
|
西南交通大学
|
张旭
|
28
|
1201101074
|
湍流张量场结构定义与分析及在湍流燃烧问题中的应用
|
上海交通大学
|
王利坡
|
29
|
1201101075
|
基于周期涡旋场共振加热新机制的离子推力器研究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朱悉铭
|
30
|
1201101076
|
基于金刚石高分辨高精度宽场磁场成像
|
华东师范大学
|
武愕
|
31
|
1201101080
|
在BESIII和PANDA实验上寻找新型强子态和研究强子谱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沈肖雁
|
32
|
1201101082
|
台山中微子实验中德联合研究项目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曹俊
|
33
|
1201101083
|
模型高温超导材料中电子态特性的晶格调控
|
北京大学
|
李源
|
34
|
1201101084
|
以应用为导向的FeSe基超导膜的合成与临界参数特性研究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董晓莉
|
35
|
1201101085
|
肿瘤细胞在纤维组织中生长和迁移中的数学:多尺度方法
|
上海交通大学
|
唐敏
|
36
|
1201101086
|
量子材料中的自旋性质研究
|
北京大学
|
韩伟
|
37
|
1201101088
|
磁性石墨烯纳米结构的精准制备与物性表征
|
上海交通大学
|
王世勇
|
38
|
1201101089
|
行星周盘的形成,演化和观测特征
|
清华大学
|
白雪宁
|
39
|
1201101090
|
由第一性原理出发对强子部分子结构的精确计算研究
|
北京师范大学
|
张建辉
|
40
|
1201101091
|
MeVCube基于天体物理及地面应用的新型康普顿伽马射线相机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张万昌
|
41
|
1201101093
|
基于兆伏锥束CT和蒙特卡洛模拟获取放疗在体出射束监测基准
|
北京大学
|
张艺宝
|
42
|
1201101094
|
不确定优化的理论与算法及其在系统与控制中的应用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蒋建林
|
43
|
1201101097
|
新型质子导体固体电解质研究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刘本琼
|
44
|
1201101099
|
恒星活动和系外行星
|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
顾盛宏
|
45
|
1201101100
|
双色圆偏分子阿秒钟
|
华中科技大学
|
黎敏
|
46
|
1201101101
|
稀土掺杂氧化物短波红外发光材料的合成、发光性能及应用研究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朱浩淼
|
47
|
1201101102
|
全电控波长可调的确定性纠缠光源
|
浙江大学
|
刘峰
|
48
|
1201101103
|
磁流体力学与热辐射在瑞利-伯纳德对流中的耦合效应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
大连理工大学
|
李本文
|
49
|
1201101105
|
和莱曼紫外发射线探索项目CAFE有效载荷的实验室系统相关的国际合作研究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
纪丽
|
50
|
1201101109
|
含铸造加工缺陷高温镍基合金多尺度损伤演化及其热机疲劳寿命预测研究
|
清华大学
|
袁荒
|
51
|
1201101112
|
金属氧化物/卤化物钙钛矿的界面特性及调控的关键因素研究
|
厦门大学
|
王惠琼
|
52
|
1201101113
|
高阶结构、Poinsson与非交换几何
|
复旦大学
|
姚一隽
|
53
|
4201101009
|
多频多系统GNSS精密单点定位关键理论与算法研究
|
同济大学
|
王解先
|
54
|
4201101011
|
深地环境中微生物腐蚀对核废料储罐氢渗透行为的影响及安全评估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黄彦良
|
55
|
4201101013
|
中部型厄尔尼诺发生发展对热带西太平洋温度、盐度和环流的敏感性研究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刘传玉
|
56
|
4201101015
|
洪泛型湿地地表水-地下水转化的动力学机制及其植被生态效应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徐力刚
|
57
|
4201101017
|
长三角地区大气臭氧与细颗粒物的耦合机制及调控研究
|
复旦大学
|
李想
|
58
|
4201101019
|
贡嘎山冰川退缩区120年土壤序列氮磷周转耦合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吴艳宏
|
59
|
4201101022
|
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防控机理研究
|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
王成虎
|
60
|
4201101024
|
联合中欧下一代重力卫星计划确定地球重力场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
华中科技大学
|
罗志才
|
61
|
4201101027
|
臭氧变化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协同效应及应对策略研究
|
复旦大学
|
张宏亮
|
62
|
4201101028
|
近几十年中国地区气溶胶上升和下降期云响应变化研究:区域和全球尺度数值模拟和观测分析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马晓燕
|
63
|
4201101029
|
泥石流-结构相互作用理论、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李新坡
|
64
|
4201101031
|
未来北极航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及其对海冰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
清华大学
|
刘欢
|
65
|
4201101034
|
土地利用与水资源管理对碳库的作用与气候响应 -以山地-绿洲-沙漠生态系统三工河流域为例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赵小宁
|
66
|
4201101038
|
不纯碳酸盐的高精度铀系测年及对欧亚重要古人类遗址的年代约束
|
南京师范大学
|
邵庆丰
|
67
|
4201101039
|
利用非常规地震震相对下地幔结构的研究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孙道远
|
68
|
4201101044
|
内蒙古中部东西样带风蚀与沙尘堆积的时空效应
|
北京师范大学
|
张科利
|
69
|
4201101045
|
面向时空即分析地球数据立方体的互操作技术和标准化研究
|
福州大学
|
余劲松弟
|
70
|
4201101047
|
利用GRACE-FO和中国重力卫星协同探测时变重力场和质量分布变化
|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冯伟
|
71
|
4201101048
|
东亚更新世代表性长鼻目动物的摄食行为及对其演化、更替和绝灭的影响
|
复旦大学
|
胡耀武
|
72
|
4201101054
|
东亚夏季风的动力机制、遥相关和水文气候影响研究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姜彤
|
73
|
4201101055
|
河海—KIT联合科研项目:监测地球系统变化的改进时变重力场求解方法
|
河海大学
|
Vagner G·Ferreira
|
74
|
4201101056
|
油层内水滴微环境中微生物组成及烃降解途径研究
|
华东理工大学
|
牟伯中
|
75
|
4201101057
|
联合高-中-低轨混合星座的高时空分辨率大气反演与监测研究
|
武汉大学
|
张小红
|
76
|
4201101058
|
过去温暖时期热带硅酸盐的化学风化过程
|
同济大学
|
俞恂
|
77
|
4201101060
|
海洋暖化背景下纳米二氧化钛对不同地理群体紫贻贝胁迫效应的比较研究
|
上海海洋大学
|
王有基
|
78
|
4201101062
|
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岩石物理精细描述方法
|
河海大学
|
巴晶
|
79
|
4201101066
|
关联中国典型城市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前体物、老化与理化性质
|
复旦大学
|
赵德峰
|
80
|
4201101068
|
早寒武世西乡化石库特异埋藏的环神经动物及其在过去的5亿年里对环神经动物类群多样性的影响
|
长安大学
|
刘云焕
|
81
|
4201101074
|
城市基因:基于遥感的典型城市空间布局智能分析及应用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孙显
|
82
|
4201101078
|
史前时期黄河流域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遗传、考古和语言学的跨学科交叉研究
|
吉林大学
|
崔银秋
|
83
|
4201101082
|
面向SDGs的稻作地区土地利用转型评估与优化:基于中-欧典型三角洲土地功能模拟及环境效应对比的视角
|
南京大学
|
濮励杰
|
84
|
4201101085
|
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和盐矿开发中地下流体注入与区域地震活动性增强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李俊伦
|
85
|
4201101086
|
基于环境因素驱动土壤N2O排放和N2/N2O比的动态变化定量农业种植系统N2排放特征的研究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姚志生
|
86
|
4201101087
|
鳍龙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基于华南和德国壳灰岩盆地三叠纪早期新材料验证Pansauropterygia假说并重建鳍龙谱系发育
|
合肥工业大学
|
刘俊
|
87
|
4201101093
|
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对东亚夏季风与两类ENSO关系的调制作用
|
南京大学
|
孙旭光
|
88
|
4201101095
|
亚洲对流层顶气溶胶层年际变率、形成机制及其全球影响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卞建春
|
89
|
4201101098
|
二氧化硅高压相的储水能力:下地幔水的赋存与传输
|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
|
胡清扬
|
90
|
4201101099
|
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多相反应过程及其对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
天津大学
|
傅平青
|
91
|
4201101101
|
气溶胶及其前体物垂直廓线探测新方法及排放源反演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王跃思
|
92
|
4201101105
|
晚新生代渤海盆地高分辨率年代地层学及古环境记录研究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于洪军
|
93
|
4201101109
|
中欧典型河口近海缺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变化及比较研究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周锋
|
94
|
4201101111
|
高影响天气及其未来变化的超高精度模拟研究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郭准
|
95
|
4201101112
|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中德后矿业城市可持续规划研究
|
中国矿业大学
|
常江
|
96
|
4201101116
|
高度复杂非均匀山地下垫面陆面过程的综合观测及模式的改进研究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刘辉志
|
97
|
4201101119
|
固定床吸附器中氢氧化铁相吸附地下水中铀和铬的实验和模型研究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王少锋
|
98
|
4201101127
|
淡水湖泊中基于水动力和生化过程的气-水界面与蓝藻水华相互作用研究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吴幸强
|
99
|
4201101129
|
融合卫星遥感大数据与地面观测技术判识三峡库区滑坡体运动状态及演化过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
|
李陶
|
100
|
4201101134
|
地球内磁层合声波的分布特性及其对范艾伦辐射带电子的散射效应
|
武汉大学
|
顾旭东
|
101
|
5201101019
|
基于烷氧基硅氧烷稳定的高內相乳液的3D打印技术制备二氧化硅基分级多孔材料
|
复旦大学
|
王海涛
|
102
|
5201101021
|
基于分数槽集中式绕组任意多相电机系统的高效率缺相容错运行研究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解伟
|
103
|
5201101024
|
基于整体可靠度的复杂建筑结构抗震韧性设计优化理论研究
|
同济大学
|
李杰
|
104
|
5201101033
|
粉末尺寸与含氧量对冷喷涂固态增材制造金属材料内部缺陷影响及其与断裂强度相关性
|
西北工业大学
|
李文亚
|
105
|
5201101036
|
基于亚稳相图模拟的多元氮化物抗侵蚀微结构设计与多尺度界面调控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常可可
|
106
|
5201101037
|
熔融加工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
湖南工业大学
|
丁茜
|
107
|
5201101040
|
耐蚀—功能性镁合金防护涂层
|
东北大学
|
王福会
|
108
|
5201101043
|
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硅基三维跨尺度有序微纳结构锂电池电极制造方法研究
|
天津大学
|
田延岭
|
109
|
5201101046
|
基于激光冲击强化和微纳织构加工的航空防结冰技术基础研究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张文武
|
110
|
5201101048
|
带前置离心叶轮的侧流道泵空化初生过程及其动态特性
|
江苏大学
|
张帆
|
111
|
5201101050
|
基于模型的池沸腾传热传质实验研究
|
中山大学
|
衡益
|
112
|
5201101053
|
高性能多级纳米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拓扑界面调控研究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张广平
|
113
|
5201101056
|
仿生湿黏附:微结构与粘液的协同作用研究
|
武汉大学
|
薛龙建
|
114
|
5201101060
|
污水厂生物纳米有机物的归趋、膜污染机理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
西安理工大学
|
郑兴
|
115
|
5201101068
|
先进高电压双离子电池开发中相关电解质和高效界面的实验与计算研究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王宏宇
|
116
|
5201101070
|
基于高通量模型和工程开发先进的功能复合材料和器件工艺用于可印刷的半透明有机光伏
|
华南理工大学
|
叶轩立
|
117
|
5201101074
|
聚合物转化陶瓷改性碳/碳复合材料及其涂层微结构设计与氧化烧蚀机理
|
西北工业大学
|
付前刚
|
118
|
5201101075
|
尾流感知风电机组风轮研究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廖猜猜
|
119
|
5201101076
|
反铁磁薄膜异质结中人工诱导磁斯格明子及其器件原理研究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于国强
|
120
|
5201101080
|
基于深度学习的水力压裂瞬变流压力波衰变机理及其监测复杂缝网的可行性研究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盛茂
|
121
|
5201101083
|
基于高温透氢膜新型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直接制纯氢机理及强化机制研究
|
南京工业大学
|
朱跃钊
|
122
|
5201101084
|
液雾旋流火焰碳烟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研究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惠鑫
|
123
|
5201101086
|
低品质原料高压部分氧化过程的热化学转化机理研究
|
华东理工大学
|
郭庆华
|
124
|
5201101087
|
微纳荧光材料的量子效率尺度效应研究、可控制备及其在Micro-LED显示中的应用
|
厦门大学
|
庄逸熙
|
125
|
5201101088
|
锌-空气电池单原子催化剂配位环境调控及催化层结构模拟基础研究
|
天津大学
|
丁佳
|
126
|
5201101092
|
基于四维多尺度外伤性骨修复生物材料的研究
|
北京化工大学
|
甘志华
|
127
|
5201101094
|
污泥DME脱水萃取磷并生产生物油的研究
|
河海大学
|
朱伟
|
128
|
5201101096
|
高度规整二维聚合物膜的制备、结构调控与分离性能
|
中山大学
|
郑治坤
|
129
|
5201101103
|
基于分子碳酰亚胺的高性能手性有机半导体
|
清华大学
|
王朝晖
|
130
|
5201101109
|
变化环境下水文连通演变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及调控模式研究
|
华北电力大学
|
张尚弘
|
131
|
5201101111
|
基于亚铁磁斯格明子的全电学产生、移动动力学及探测研究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雷娜
|
132
|
5201101112
|
光伏/光热一体化张拉结构:基础物理和理论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陈务军
|
133
|
5201101113
|
典型二元合金液体自扩散和互扩散的准确测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
合肥工业大学
|
张博
|
134
|
5201101114
|
城市转型中工业闲置地的自然资本: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与权衡
|
同济大学
|
干靓
|
135
|
5201101117
|
用于智能注塑成型的热塑性聚合物过程依赖性PVT行为的实时数字转化
|
北京化工大学
|
王建
|
136
|
5201101119
|
面向高品质供电的城市电网阶进演化机制与应用研究
|
四川大学
|
肖先勇
|
137
|
5201101121
|
贻贝仿生纳米涂层/薄膜的形成机理与结构调控研究
|
浙江大学
|
徐志康
|
138
|
5201101125
|
混凝土在荷载/氯盐/冻融作用下的耦合劣化机理:实验与模型研究
|
青岛理工大学
|
赵铁军
|
139
|
5201101128
|
生物基高分子杂化纳米复合材料的3D打印:制备-结构-性能间关系的实验及仿真研究
|
青岛科技大学
|
张建明
|
140
|
5201101132
|
智能产品服务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王丽亚
|
141
|
5201101134
|
基于对称复用条纹投影的高转速工业零部件三维形貌测量研究
|
山东大学
|
孙宝清
|
142
|
5201101136
|
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自适应协调控制与能量收益关键技术研究
|
河海大学
|
丁坤
|
143
|
5201101137
|
高速高功率密度无套筒永磁同步电机及控制策略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于泳
|
144
|
5201101140
|
用于强子治疗系统的低能耗紧凑型高温超导磁体设计基础研究
|
清华大学
|
瞿体明
|
145
|
5201101142
|
深过冷镍基高温合金非平衡凝固过程的原位观测研究
|
东北大学
|
高建荣
|
146
|
5201101143
|
基于数字孪生的超高层结构健康监测和预警
|
同济大学
|
张其林
|
147
|
5201101144
|
基于生物质合成气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构建与杂质容忍性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屠恒勇
|
148
|
5201101145
|
城市连通性指数——兼顾资源效率与生活质量的城市街区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浙江大学
|
贺勇
|
149
|
5201101148
|
锌镁系可降解金属多孔支架的增材制造、降解行为及促成骨机制
|
清华大学
|
温鹏
|
150
|
5201101150
|
液氢喷射泄漏火灾爆炸基础研究
|
合肥工业大学
|
王昌建
|
151
|
5201101151
|
未来能源领域用耐高温钨纤维增韧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相关基础研究
|
合肥工业大学
|
罗来马
|
152
|
5201101154
|
低温适应性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的挖掘与改造
|
江南大学
|
沐万孟
|
153
|
5201101155
|
数字电池储能系统架构与控制策略基础研究
|
清华大学
|
慈松
|
154
|
5201101157
|
多金属氧簇基单原子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多电子能源转换电催化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张光晋
|
155
|
5201101158
|
超大型海上浮式结构物多模块耦合系泊系统水弹性作用的数值与实验研究
|
大连理工大学
|
张桂勇
|
156
|
5201101162
|
高强铝合金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及性能、应力调控策略
|
大连理工大学
|
马广义
|
157
|
5201101163
|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规划与运行—基于运行不确定性和调节能力需求演化的研究
|
东北电力大学
|
穆钢
|
158
|
5201101164
|
基于激光喷射液束磨粒复合加工方法的超硬多组元碳化硅基复合材料精密加工
|
青岛理工大学
|
孙树峰
|
159
|
5201101165
|
基于介观/原子尺度表征和物理模型研究钛酸铋钠基弛豫体的局域和宏观应变机制
|
桂林理工大学
|
刘来君
|
160
|
5201101166
|
风险偏好视角下自动驾驶接驳交通规划方法
|
同济大学
|
涂辉招
|
161
|
5201101168
|
个性化仿生耦合椎间盘的设计制造原理与关键技术研究
|
吉林大学
|
钱志辉
|
162
|
5201101169
|
轻量化刚柔融合高速并联机器人的高性能设计和精度保证研究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姚蕊
|
163
|
5201101172
|
大规模调水输入影响下湖泊流域人-水系统集成建模与综合管控研究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王宗志
|
164
|
5201101176
|
富营养废水培养微藻及其能源清洁转化过程的基础研究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朱顺妮
|
165
|
5201101177
|
基于杂化填料形貌控制的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导热聚合物材料研究
|
华东理工大学
|
唐颂超
|
166
|
5201101180
|
基于光学层析成像的非定常火焰碳烟诊断方法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蔡伟伟
|
167
|
5201101184
|
基于动力学机理和信号解析模型的机电传动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北京科技大学
|
冯志鹏
|
168
|
5201101185
|
面向能源优化的智能汽车拟人驾驶与AI电子汽车管理系统研究
|
西南交通大学
|
丁渭平
|
169
|
5201101187
|
高取向晶态配位网络薄膜的可控制备及其非线性光学应用研究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谷志刚
|
170
|
5201101188
|
自润滑金刚石微铣刀及低磨损少毛刺的无氧铜微加工基础研究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何宁
|
171
|
5201101189
|
多功能可调谐平面超构透镜的设计加工及多信息显微成像应用
|
湖南大学
|
段辉高
|
172
|
5201101190
|
化学短程序对体心立方结构高熵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学
|
薛云飞
|
173
|
5201101192
|
三维多孔半导体氧化物与碳复合纳米材料及危险源自响应传感器研究
|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
杨亚
|
174
|
5201101193
|
近海城市大型风灾实时预警及灾害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
清华大学
|
张熠
|
175
|
5201101194
|
大转角高负荷叶栅层流-湍流边界层转捩及其不可逆损失机理的高精度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张宏武
|
176
|
5201101199
|
超低铂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极在高电流密度的传质限制和衰减机理研究
|
同济大学
|
郭荣
|
177
|
5201101202
|
采用规整结构微流控芯片生成可溯源超微量气流的精准操控关键技术研究
|
东北大学
|
刘坤
|
178
|
5201101203
|
超亮稀土上转换纳米晶制备及其单粒子时域多通道成像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陈冠英
|
179
|
5201101204
|
基于分子自组装的可编程等离子体晶格材料
|
上海交通大学
|
王鹏飞
|
180
|
5201101206
|
新型大分子成炭剂对膨胀阻燃聚合物的成炭机理及阻燃效率研究
|
华东理工大学
|
袁荞龙
|
181
|
5201101207
|
稳定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和器件
|
南开大学
|
罗景山
|
182
|
5201101208
|
新型稳定的近红外光热转换染料用于材料学及光诊疗应用研究
|
北京化工大学
|
尹梅贞
|
183
|
5201101211
|
多功能嵌段共聚高分子表面改性锂金属负极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程亚军
|
184
|
5201101213
|
非线性波浪中船舶操纵性精确高效预报方法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邹璐
|
185
|
5201101215
|
面向信息存储与处理的新型异质结相变合金的合成表征与模拟
|
西安交通大学
|
张伟
|
186
|
5201101218
|
基于非线性光学晶体LCB的新波长高功率紫外超快激光输出特性研究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张国春
|
187
|
5201101219
|
阳离子型有机多孔聚合物在光催化和电催化方面的应用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韩宝航
|
188
|
5201101220
|
城市雨水径流中微塑料在海绵城市透水铺装中的迁移传输机理研究
|
清华大学
|
左剑恶
|
189
|
5201101223
|
交-直流混联微网协同预测控制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
|
山东大学
|
张祯滨
|
190
|
5201101226
|
复杂结构件高性能加工的表面完整性与失效行为建模与仿真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学
|
王西彬
|
191
|
5201101228
|
导水导电CNTs/AuAg/PA三元复合反渗透膜制备与性能研究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张春华
|
192
|
5201101230
|
基于三自由落体同步差动干涉探测的万有引力常数高精度测定方法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崔俊宁
|
193
|
5201101233
|
废弃矿井地下空间抽水蓄能利用的基础研究
|
中国矿业大学
|
卞正富
|
194
|
5201101237
|
强震作用下液化地层中浅埋隧道土结构相互作用研究
|
同济大学
|
袁勇
|
195
|
5201101238
|
电子束选区熔化中吹粉现象的基础研究
|
清华大学
|
林峰
|
196
|
5201101239
|
电力系统外绝缘材料憎水性迁移机理及憎水性改进方法研究
|
清华大学
|
梁曦东
|
197
|
5201101241
|
皮米级多轴超精密激光测量方法、关键技术与比对测试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胡鹏程
|
198
|
5201101244
|
非均相鼓泡反应器中气泡群形态演化与传质行为研究
|
中南大学
|
闫红杰
|
199
|
5201101246
|
氩气循环发动机氢燃料超稀薄燃烧特性和爆震抑制机理研究
|
同济大学
|
邓俊
|
200
|
5201101248
|
北极航线自动驾驶条件下的航运与导航技术研究
|
南京理工大学
|
张伟斌
|
201
|
5201101249
|
超级电容器的分子模拟与储能机理研究:从单孔到纳米多孔电极结构
|
华中科技大学
|
冯光
|
202
|
5201101251
|
低铂载量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中的多相传输反应耦合机理研究
|
清华大学
|
张剑波
|
203
|
5201101256
|
中德超低能耗住宅室内环境健康效应量化比较及控制新方法研究
|
清华大学
|
刘荔
|
204
|
5201101259
|
再制造中基于可扩展自动化的拆卸系统设计与研究
|
清华大学
|
张智海
|
205
|
5201101268
|
3D打印非晶合金的结构不均匀性与弛豫行为研究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白海洋
|
206
|
5201101269
|
增材制造修复过程的力学和材料行为及其对表面完整性影响的研究
|
清华大学
|
赵海燕
|
207
|
5201101270
|
人工/自动驾驶车辆混行环境中的驾驶不确定性与安全交互行为建模方法
|
北京理工大学
|
郭宏伟
|
208
|
5201101275
|
碳纤维复合材料冲击载荷下多尺度损伤断裂分析:建模,仿真和实验
|
郑州大学
|
李成
|
209
|
5201101276
|
木材与生物质材料力学-滞回、疲劳和机械吸附应变的恢复效应研究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祝恩淳
|
210
|
5201101281
|
纤维对地下结构混凝土受荷时裂缝的几何形态及开裂后抗渗性能的影响
|
大连理工大学
|
丁一宁
|
211
|
6201101021
|
发展新型纳米结构体系研究表面等离激元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南开大学
|
向东
|
212
|
6201101030
|
晶圆级石墨烯纳米带手性调控、器件构筑与跨尺度原子结构测量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于广辉
|
213
|
6201101033
|
硅衬底长波长lnGaN/GaN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汪连山
|
214
|
6201101040
|
基于原子层淀积生长的叠层沟道的二维纳米片晶体管研究
|
深圳大学
|
刘俊杰
|
215
|
6201101042
|
纳米尺度集成非线性光子器件及其单分子传感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
|
姚佰承
|
216
|
6201101043
|
用于晶硅太阳电池的非晶/纳米晶硅氧叠层钝化载流子选择性接触研究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赵雷
|
217
|
6201101050
|
用于人类行为分析的压阻阵列型智能织物:架构、模型与算法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程敬原
|
218
|
6201101053
|
智能工厂无线网络的安全、可靠协议设计与优化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郑萌
|
219
|
6201101054
|
面向广域可靠覆盖的智能毫米波移动通信网络
|
大连理工大学
|
李明
|
220
|
6201101055
|
长距离光学频率综合器网络
|
天津大学
|
辛明
|
221
|
6201101060
|
基于π-相移光栅和Pd/Hf薄膜的高灵敏度光纤氢气传感新机理和方法
|
武汉理工大学
|
杨明红
|
222
|
6201101072
|
面向人机协作的人运动捕捉与协作控制研究
|
浙江工业大学
|
张文安
|
223
|
6201101075
|
针对复杂事件序列数据的可视分析研究
|
同济大学
|
曹楠
|
224
|
6201101076
|
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复合网络协同运营与智能运输
|
同济大学
|
徐瑞华
|
225
|
6201101080
|
面向可重构空间结构组装的多模学习机器人协同控制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陈萌
|
226
|
6201101082
|
基于数据驱动机理发现的极端气候预测关键理论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
华中科技大学
|
袁烨
|
227
|
6201101083
|
面向高铁的光载毫米波高速率5G/B5G链路与器件基础研究
|
西南交通大学
|
邹喜华
|
228
|
6201101086
|
安全隐私的智能电网负荷侧控制与优化
|
浙江大学
|
邓瑞龙
|
229
|
6201101089
|
基于不透明性的大规模CPS信息安全形式化分析与设计
|
上海交通大学
|
殷翔
|
230
|
6201101091
|
原子层沉积可控制备多级纳米复合物及其MEMS气体传感器研究
|
复旦大学
|
卢红亮
|
231
|
6201101092
|
应用于多能源系统的分布式优化与控制
|
上海科技大学
|
Boris Houska
|
232
|
6201101096
|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慧医疗可信技术研究
|
南方科技大学
|
张建国
|
233
|
6201101099
|
高效稳定可调谐的钙钛矿/氮化镓杂化光电器件研究
|
厦门大学
|
黄凯
|
234
|
6201101103
|
基于监督学习的两相流声学传感器软测量方法
|
天津大学
|
谭超
|
235
|
6201101104
|
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成像与光学测量
|
深圳大学
|
彭翔
|
236
|
6201101108
|
CRISPR驱动的电化学微流控和纳米生物智能一体化传感系统的构建及其针对外泌体多组学的癌症早期诊断研究
|
华南师范大学
|
胡家铭
|
237
|
6201101110
|
晶界石墨烯的可控制备与下一代新型电子器件和自旋器件的构筑
|
北京理工大学
|
吴汉春
|
238
|
6201101111
|
基于二维材料摩尔晶格的光电器件的理论研究
|
武汉大学
|
郭宇铮
|
239
|
6201101121
|
硅基氮极性GaN异质集成研究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游天桂
|
240
|
6201101122
|
面向高速通信的可扩展碳纳米管射频集成电路
|
北京大学
|
丁力
|
241
|
6201101123
|
基于大规模体感网和融合多源异构信息的下腰痛疾病分析与诊断
|
大连理工大学
|
王哲龙
|
242
|
6201101124
|
融合业务过程和物联大数据的服务抽象与编程机制研究
|
北方工业大学
|
韩燕波
|
243
|
6201101125
|
基于深度几何表示的三维模型分析与建模方法研究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高林
|
244
|
6201101128
|
可扩展的Web安全测试
|
北京大学
|
谢涛
|
245
|
6201101130
|
面向边缘计算的资源优化和安全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
|
上海大学
|
彭俊杰
|
246
|
6201101131
|
基于FaaS的函数分发网络
|
中山大学
|
陈鹏飞
|
247
|
6201101133
|
仿生软体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
北京科技大学
|
张爽
|
248
|
6201101134
|
基于分布式学习的厂级过程性能诊断与优化
|
北京大学
|
杨莹
|
249
|
6201101140
|
基于冯诺依曼结构超级计算机的大规模类脑神经元机器人高效仿真研究
|
中山大学
|
黄凯
|
250
|
6201101143
|
基于主动感知的机器人声源定位与声信号提取方法研究
|
西北工业大学
|
张雯
|
251
|
6201101145
|
自动驾驶车辆虚实结合的性能测试研究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吕宜生
|
252
|
6201101150
|
工业环境中智能机器人危害气体探测与泄漏源定位研究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谷宇
|
253
|
6201101151
|
高速列车轮对损伤机理及其智能检测与故障预测技术研究
|
四川大学
|
杨随先
|
254
|
6201101152
|
宽波段色散薄膜光学损耗的基础问题及控制技术研究
|
同济大学
|
张锦龙
|
255
|
6201101153
|
基于认知的知识图谱空间化表示和推理研究
|
清华大学
|
李涓子
|
256
|
6201101154
|
自形成阻挡层上沉积机械性能增强的多孔低k互连介质综合计量学研究
|
天津大学
|
肖夏
|
257
|
6201101155
|
大型复杂建筑环境下的智能终端鲁棒声信号定位关键技术
|
浙江大学
|
王智
|
258
|
6201101159
|
基于超薄GaN/AlN多量子阱结构的高效电子束泵浦深紫外光源
|
北京大学
|
王新强
|
259
|
6201101160
|
基于RRAM异构存储系统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研究
|
西安理工大学
|
张嘉伟
|
260
|
6201101161
|
基于多模态传感/忆阻器集成芯片的鲁棒智能感知系统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
|
吴传贵
|
261
|
6201101162
|
基于边缘智能的驾驶人在环自动驾驶技术研究
|
北京邮电大学
|
朱孔林
|
262
|
6201101164
|
面向激光雷达的1250nm高亮度量子点激光器的研究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田思聪
|